
会计师其实是一门技术,也可以说是一门手艺。会计学培养人才的方式是纵向培养,从初级会计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是浑然天成的一条线,每个阶段都是技能和知识的积累,当你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在任何单位都能很快的上手。会计工作适应面广、专业性强,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

适应对象:职业规划较高、准备竞争中高层财务管理岗位的人员
学习内容:
《会计》:掌握财务会计和高级会计的知识。
《审计》: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完整流程。
《税法》:精通中国所有的税法。
《财务成本管理》:投资精英、成熟的成本会计以及资深的管理会计需要熟知的内容。
《经济法》:商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法律知识能够熟练运用。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善于管控公司的经营风险,成为公司的战略家。

学习步骤:
1、导入阶段
零基础入门,建立学员的财务思维和基础知识体系架构,进入学习状态,认识CPA。
2、基础知识
系统讲解基础知识点,形成对CPA基础理论的认知。
3、基础提高
结合案例讲解,帮助学员加深认识,对知识点的具体运用进行强化,加深理解。
4、习题演练
通过模拟、真题的演练,对考试题型系统了解,同时拓宽知识面,应对考试。
5、强化阶段
注重查漏补缺,通过专业的诊断和测评,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6、冲刺阶段
专家名师串讲,考情分析、预测高频考点,分享应试技巧。

一定要注意开始的月份,不管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还是长期股权投资算投资收益还是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看到双倍余额递减法,马上要注意三点问题1、从从哪个月份开始计提折旧2、头几年不管残值 3、本年要减去上一年已经提的折旧 4 如果折旧方法改变,要视同一开始就用此方法。
看到年数总和法,马上要注意三点问题:1、从从哪个月份开始计提折旧2、不是年初购入,一定注意要分年段注意,也就是说一年中要分成两段计算。!!!
3、要管残值 4、如果折旧方法改变,要视同一开始就用次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用到固定资产折旧算累计影响数时,每一年的税前影响一般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千万要算对固定资产每一年的折旧
租赁的情况下,如果租期是4年,别忘了折旧月数是47个月,而不是48 个月
投资收益一定是从开始投资时再计算!!!
总忘了!!! 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别忘了如果不是全年,要数月份!!!
根本提示 企业的净利润=税前会计利润-所得税费用
不管是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交所得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所得税费用。前者既可以用来处理永久性差异,又可以用来处理时间性差异,纳税影响会计法只能处理时间性差异。
计提跌价准备,递延税款在借方
做会计政策变更题目,只有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才考虑所得税影响,如果采用应付税款法,根本不存在所得税影响。因为企业的会计政策不能影响税收,而应纳税和所得税费用在应付税款法下是相同的。
日后事项中,税金的会计处理和税法一致,就调所得税,如退货,收入减少,相应所得税的减少税法也认。如果不一致,就不调。但如补提坏帐准备,税法不认,就不调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 见老师23-13较后应纳税所得计算好好!! 注意转回的坏帐准备和跌价准备仍然属于递延税项,不是应纳税所得的部分,应该从会计利润中减去!!!
计提跌价准备,递延税款在借方
预计负债是不确定的,所以税法是不承认的,所以有递延税款的问题。
新政策的利润大于原政策,累计影响数就是正数
注意解题思路!!! 如果季度应税所得是500万,实发工资是160万,计税工资是60,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25万,那么应交所得税是(500+100+25)*33% ,注意别忘了加上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会计政策变更 新政策的利润大于原政策,累计影响数就是正数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例子 原价是310000,残值是10000,预计使用5年,每年折旧是310000*2/5=124000,注意不要把减残值
解题秘诀!!!!! 只有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才考虑所得税影响
递延税款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方向一致。
债务法下,当所得税率变动时,税率调高,应该调增递延税款的余额,税率调低,应该调减递延税款的余额。
当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相同时,其投资收益为永久性差异;从税前会计利润中减去。